我接触过传统的服装品牌也参与过电商服装品牌,传统服装企业每年重要的事情非发布会/订货会莫属,往往一年两季,秋冬一场订货会,春夏再来一场,勤快一些的企业更不止一年两季。全国各个区域的代理商加盟商们被召集到发布会所在地,在这一到两天的时间,代理商们要依靠自己经营服装多年以来的眼光进行选款,预估接下来几个月左右时间段内哪些货品会走得好,再把今后半年的销售预期押到订货款订货量上。
而服装品牌商们依据自己的阶段、地位的不同,对代理商们执行相应的代理政策。少数市场地位较稳固的品牌商的态度非常强势,只接受一次性订货,这时代理商们就要顶着山大的鸭梨来押宝赌款了。即使产品上市后,潮流风向有了变动,原先没有看好的款式意外走红也没得补款,代理商们也就只有哭的份儿了。还有一种更糟心的就是是否允许补货,也就是说即使订货会时押对了款式,但进货量不够,衣服很快卖光了,但品牌商又不给补货,这时候代理商们更闹心。
少数影响力非常强悍的服装品牌,他们对相应的品类市场足以起到风向标的作用,向来只有别人学习他们的份儿。而面对不许补款补货的政策,代理商们也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快进口袋的银子飞走的,他们的对策就是私下去找款式近似的货来”顶上去”,堂堂品牌专卖店里就莫名其妙出现了一些顶替太子的狸猫。所以对于代理加盟店远远多于自营店的服装品牌来说,一直是充满博弈意味的事。
电商服装他们的主要阵地是在网络平台,店铺同期每个波段几十个款,平均每周上新两次,根据销售情况及时调整款式与数量,调整周期以天来计,甚至对于某些爆款,一天之内多次补单,这是常规产品运营情况;遇到平台的大型促销活动,往往是提前三到六个月就开始准备大促活动款,由于时尚流行变化太快,这种大促备款也是按照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战术,比如提前6个月的时候,备款主要集中在怎样都不会犯大错的基本款,筹备中期的时段会胆子大一点点,稍微加入一些别家没有的创新款,而越是临近大促,则可以在保证生产和货期跟得上的情况下,将更多的潮流元素融入当下产品开发。
传统有时候真是有他厚重、值得人尊敬的一面。比如说我所了解的总部在广州的某家休闲女装品牌,在产品设计开发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他家可以独立开发面料,独立开发图案,别的服装品牌是批星采购面料,他家是从采购纱线开始的。
网络品牌创立初期往往是在小众的利基市场站稳了脚跟,有了稳定的客户群粉丝买家以后就开始做M延伸。延伸着延伸着更有意思的情况就出现了,当初在各自领域独占山头的品牌们就开始在目标人群、产品品类、款式风格上开始出现交叉点了,而这种交叉还会越来越深入。
电商这一环境提供给服装品牌宝贵的就是实时动向。举个例子某年大肆风靡的一款女装阔腿裤,也许是因为时尚潮人的示范作用,短时间内阔腿裤就成了当红炸仔鸡。直观的反应就是电商平台这一关键词的搜索量几乎呈指数级攀升,面对这一块大肉,谁会轻易放过它?于是对数据敏感的电商卖家们纷纷第一时间提供相应产品,迅速占坑阔腿裤这一关键词,这时候再看传统服装品牌,可能只有望数据兴叹的份儿,能做到积极的举措也许就是把阔腿裤加入下一季的产品开发计划了。
电商服装品牌的产品开发是测款,设计师、版房开发出来一款产品,先不着急下订单,也先不着急看老板是否满意。先挂到网上测试一下、看看效果,根据点击率、加入购物车、宝贝收藏量,再来判度。对于消费者们不买账的款式,直接砍掉,有人气的款式再纳入正常的开发流程。传统服装品牌的另一件大事,就是”拍硬片儿了。毕竟是关乎脸面的事,选代言人,拍广告形象片;找电视台或者视频网站,买播放时段,这些钱花的似乎有道理,但又有多少能够直接服务于销量呢?
电商服装品牌得益于数据红利的除了测款还有测图,人都是视觉的动物,挑选一件衣服可能要琢磨好半天,但对于这些反应往往只是不到1秒钟的事。尤其是在消费者无意识的情况下,可能今天并没有买冲锋衣的打算,但是看见模特挺顺眼的、图片拍得挺有意境的、图片配色挺和谐的,就点进去看看吧,这样生意就跟着来了。电商品牌往往可以为同一款产品或者同一主题的促销活动事先制定好数据指标,哪张图片的数据结果好看就用哪张,这里的数据可是分分钟能跟支付结果挂钩的哟。
的确还是有一定区别的